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是指流體流過具有彎度的凸表面時,會被表面吸附的現象,具體實驗過程請看以下影片
台灣的學生比較怕錯,因為錯了可能會被釘在牆上
之前還看過老師霸凌學生的新聞,老師霸凌比同儕霸凌還可怕呢!
小的在業界帶新人的時候,其實完全不怕他們犯錯,而是希望他們找出更多的錯誤
在小弟還是菜鳥的時候,曾經燒毀過一台200萬的網路分析儀
帶我的主管說,沒關係,知道錯誤就好
好在公司維修只要15萬上下(RF模組壞了)
當下心臟漏了好幾拍,但也學習到每一次的測試手法都需要仔細驗證
主管在乎團隊人員有沒有學到東西,比網路分析儀被燒掉還重要,這也奠定我之後帶人的基礎
一直很想在家帶著小孩實際動手做一些實驗,看看除了外面相同的同捆包外,可否激發小朋友與家長的想法
內文提到-> 當了解原理,就可以動手自製,不需要讓別人來餵食
有沒有發現高度現代化的城市人,尤其活在台北市的伙伴們
因為取得容易,直接拿懶人包使用最快,後來都被商人所豢養
前面提到RF,就想到還是大學生的時候看了某某週刊 -> 沒有研究所學歷,你就沒有競爭力
後來去當兵快退伍,又看了某某週刊說 -> 現在最熱門的工作是RF工程師
因為某某週刊,我不小心有了研究所學歷與RF經歷
工作一段時間,某某週刊又說 -> 你還沒有PMP證照嗎?
前幾年又看到某某雜誌說最性感的工作 -> 資料工程師
所以很不小心地,就當了PM與得到Coursera的Hadoop/Spark課程認證
後來發現近幾年許多新進人員不太懂RF,發現RF LOW掉了,原來某某週刊正全力主推AI
雖然小弟在社群也有小玩AI啦! 但不想讓自己的小孩也跟我一樣,思考被他人豢養
之前也看了某教授的一篇文章 -> 一切都是商業計劃,機器學習原理停留在20年前!
離開學校這麼久,居然會覺得現在媒體所說的AI,怎麼會有些似曾相似
其實某某週刊的洗腦能力與滲透力挺不錯,深入了解會發現整本就是有前因後果堪比藍色蜘蛛網的高級廣告刊物
我絕對不會告訴在看這篇文章的讀者是什麼週刊 (怕.jpg)
但與國外工程人員交流後,網路上的這張圖可以說明一切
後來有看到對岸在網路上發文詢問,擔心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是不是太晚學AI
但是當技術變成工具,而工具變成統計的數據(分數)時,學習開始變得乏味
如同樂團的歌詞 -> 把天賦換算成分數,讓自我變普世價值的竉物
所以我開始在家與小朋友做一些實驗,期間也把動手做的內容剪成影片
順便也看看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有可改進的地方
首先是做了四個的烘焙原理實驗,小朋友對於動手做食材都很有興趣
先有興趣,知道我們是在玩,再了解為什麼
從開始玩到學習原理,這個流程我覺得挺有教育意義
(剩最後一支影片還沒剪,剪完就跟大家分享文章)
後來開始在準備做影片前的備料,小朋友都很開心的坐好,準備大玩特玩
康達效應影片是烘培原理實驗之後拍的,但我先寫了這篇心得文章
而飛機的原理就是這樣來的(但其實3分鐘很難完整講完更進一步的流體力學等等...)
那如果用水流與微小氣流,有沒有辦法在家做出實驗呢?
那如果用水流與微小氣流,有沒有辦法在家做出實驗呢?
結果實驗是成功的,也讓小朋友了解基礎原理,而且還玩得很開心
重點在遊戲還能學習,而且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如果看了這篇文章的家長,可能會認為,這些太專業,我都不知道要怎麼教小孩了!!!
沒關係~可以教家長所學,或是分享平常工作內容
我們家睡覺前,有時小弟會分享今天專案碰到的問題與溝通方法
也會問問小朋友,如果你遇到了會怎麼做
畢竟你終究要出社會的,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學?
而這些影片的內容其實是小弟平常在分析專案用的手法
可以說科學/科技類就是我的專業,小朋友對沒碰過的東西都很有興趣
家庭教育是一切的基礎,如果大家都這麼教,願意一同分享
就跟MakerPro的大大一樣願意分享文章,那應該會少很多家庭暴力的新聞案件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也希望大家的肉圓都可以加到辣醬 ^ ^
也來發表你的看法吧 -> 我家的日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